发布日期:2025-01-03 17:25 点击次数:192
濒危动物是指所有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物种,从广义上讲,泛指珍贵、濒危或稀有的野生动物;从野生动物管理学角度讲,是指《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所列动物,以及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濒危动物主要由于动物分布区、栖息地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化学污染、气候变化和人类随意捕杀等原因而导致濒临灭绝[1]。濒危动物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2],根据《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规定,濒危动物可分为野生绝迹、国内绝迹、濒危、易危、稀有和未定6个等级标准。人类对濒危动物展开的保护措施主要分为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两类[3]。全世界处于濒临灭绝状态的脊椎动物有100多种。截至2007年,据不完全统计,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原产于中国的濒危动物有120多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257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两栖爬行类和鱼类有400种,具体包括丹顶鹤、扬子鳄、大熊猫、华南虎、湾鳄等[2][1]。濒危动物是一项珍贵的、不可替代的、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发展对外关系、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